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具有加速经济差距收敛的特征。基于空间正义理论,运用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和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实证考察旅游业对共同富裕的驱动效应及其传导机制。实证结果显示:第一,旅游业正向驱动共同富裕,该结论经过DID、工具变量等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机制检验发现,旅游业通过提高供给水平,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社会参与机会供给,从而加速共同富裕。第三,旅游业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高儒家文化地区、低旅游企业集聚地区的样本中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旅游业在促进共同富裕的空间效应中,邻地效应大于本地效应。文章研究结论不仅证实了旅游业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为进一步通过发展旅游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正>《商业经济与管理》(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全国高校权威社科期刊”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从1992年开始,分别连续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期刊(A类),复合影响因子位居全国贸易经济类期刊前列。
2024年,面临外部压力加剧与内部挑战增多的复杂严峻环境,中国顺利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从生产角度看,2024年,我国第二产业表现突出;第三产业有所恢复,但整体增速仍然偏低。从需求角度看,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提供主要支撑;投资需求总体平稳;净出口表现突出。从收入角度看,居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企业利润总体仍处下降区间,行业间差异明显。从价格角度看,消费领域价格低位波动;生产领域价格降幅有所收窄。此外,文章还深入剖析了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与有利因素。展望未来,预计2025年中国GDP实际增速将维持在5%左右。工业有望维持稳健增长趋势,服务业预计持续恢复;内需不足有望得到缓解,净出口需求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居民收入将持续稳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有望进一步改善;CPI和PPI均有望回升。
创新信息不对称易导致企业市场价值与其内在价值发生偏离,造成估值偏误。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创新文本信息数据,文章考察了创新文本信息披露的估值修复效应。研究发现,创新文本信息披露能够降低企业的资产误定价水平,修复估值偏误,且这一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保持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创新文本信息披露不仅能提升投资者的信息关注,还能进一步提升投资者对定量创新信息的甄别能力,进而降低资产误定价水平。此外,在信息披露动机更强、披露成本更低以及披露环境更透明的企业样本中,创新文本信息披露的估值修复效应将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则发现,创新文本信息披露缓解了创新估值困境,提升了未来创新成果的市场价值和引用价值。上述结论不仅为修复企业的估值偏误提供了理论参考,也同样为监管部门优化公司的创新信息披露规则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美国近期推行的单边主义对等关税政策对全球贸易体系构成系统性冲击,加剧了全球经济秩序的不确定性。研究发现:首先,当美国征收34%对等关税时导致的出口下降将占中美贸易逆差的59.30%—69.74%;84%关税导致的出口下降将占中美贸易逆差的142.36%—168.18%;若对等关税提升至125%,我国对美出口将无剩余空间。其中,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等五大类行业受关税影响最大,而钢铁制品、车辆及其零件等行业的中间品出口下降额占比更高。其次,对等关税将会导致我国出口贸易对欧盟、东盟、日本等地产生不同程度的贸易转移效应,且受到征收关税水平的递增而不断提高。再次,对等关税政策带来的主要挑战包括:出口成本攀升、供应链调整难度加大、科技遏制加剧等。最后,亟须通过加速开辟国内外多元市场、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和物流体系以及加大技术优势和标准制定权,构建系统性的应对策略体系,重塑我国全球贸易竞争新优势。
在识别“优化者”“协作者”“革新者”和“探索者”4种服务化战略的基础上,基于战略三角理论模型构建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分析框架,并通过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样本的定性比较分析揭示其服务化战略的前因组态及形成路径。研究发现:(1)冗余资源、吸收能力、技术创新、行业竞争程度、供应链上游集中化、供应链下游集中化、政府制度压力和行业同构压力均无法单独构成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的必要条件。(2)“优化者”战略形成路径包括客户外驱型和供应商主导型,“协作者”战略形成路径包括资源制度并驱型、客户主导型和资源环境并驱型,“革新者”战略形成路径包括供应商驱动型、市场适应型、制度外驱型和制度产业并驱型,“探索者”战略形成路径包括技术创新驱动型和市场需求响应型。(3)进一步识别出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决策的关键因素和行动逻辑。研究结论有利于深化理解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形成路径的机理,对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
企业内在地具有社会属性,并表现为市场主体属性和国家工具属性。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双重社会属性的自然引申,并可以从必尽的契约责任、应尽的身份责任、愿尽的自由责任等层面加以刻画。企业组织形态演化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从独立形态的个体责任向关联形态的连带责任和平台形态的生态责任演化;企业竞争地位差异影响供应链核心企业、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平台企业的社会责任从个体责任向领导责任演化,并使得平台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出一般性社会责任和专有性社会责任的二元体系;企业竞争情境从企业间竞争向国家竞争的演化使得企业的国家工具属性更加显现,领军企业成为国家竞争战略的重要载体,产业生态主导力则成为领军企业特殊性企业社会责任的集中表现。文章基于企业双重社会属性分析,拓展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演化机理,为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和领军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如何处理好领导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以达成上下级之间的良性互动循环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话题。鉴于此,基于道德情感理论,以215份领导—下属的配对数据为样本,采用分层回归的分析方法,考察了下属对领导感激表达对领导纳谏的影响,并检验了领导亲社会动机的中介作用和领导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下属感激表达对领导纳谏有正向影响;领导亲社会动机在下属感激表达与领导纳谏之间起中介作用;领导道德认同在下属感激表达和领导亲社会动机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领导道德认同调节了下属感激表达通过领导亲社会动机对领导纳谏影响的中介过程,从而表现出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促进商品要素流动、保障资源合理配置、畅通双循环的内在要求。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其中,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均存在推动作用,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的作用更加明显;西部地区的影响程度高于东中部地区;“十二五”与“十三五”期间相比,“十二五”期间的影响更突出。资源要素错配发挥了中介效应,新质生产力通过抑制资源要素错配,间接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城镇化率具有双重门槛效应,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新质生产力对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影响程度呈现“倒U型”特征。拓展性分析发现,本地区新质生产力提升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推动周边地区统一大市场建设,且地理位置越接近,溢出效应越明显。
绿色金融是环境治理的关键引擎,文章基于2007—2021年281个城市数据,透视了绿色金融与环境治理的关系。研究表明:绿色金融有利于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其作用机理涵盖能源强度优化、绿色技术赋能和资本配置效率提升三条路径,进一步结合城市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工业化程度较低、科研水平较高以及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绿色金融的环境治理效应更为显著;同时,绿色金融与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环境关注度的协同联动可有效提升环境治理水平,为绿色金融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持,凸显其在环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